“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”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起谷文昌,稱贊他“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”,是“四有”干部的典范,“縣委書記的好榜樣”。
1944年,谷文昌加入中國共產黨,1950年隨部隊南下至福建。在東山縣工作14年,任過10年縣委書記。他許下“不治服風沙,就讓風沙把我埋掉”的誓言,率領東山人民苦戰十幾載。東山島上3萬多畝荒沙灘基本完成綠化,194公里的海岸線筑起了“綠色長城”,讓海島換了天地。除了工作上的成績,他公私分明、清廉儉樸的家風,永遠留在了百姓心中。
“要為人民做好事,為人民奮斗一輩子”
三女兒谷哲芬說:“父親很少說教,也沒留下什么家書、家訓,他的教育是身體力行展現的!
解放初期東山縣風沙肆虐,氣候惡劣,谷文昌全身心撲在了帶領干部群眾治理風沙上。在子女的記憶中,小時候一周見不到父親幾次。谷哲芬說:“早上起床時他已經出門了,晚上睡覺時還沒回來,有時一連好幾天都在鄉下!
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筆記上寫有這樣兩句話:“不帶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為人民!苯o谷文昌當過兩年警衛員的潘進;貞洠汗葧浧鹪缑,廢寢忘食,下鄉時和群眾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“地是泥巴地,鋪上稻草,就是一張床”,吃飯是那種厚葉菜,往鍋里一煮。原本就有胃病、肺病的谷文昌,得了水腫病,痛得在床上打滾。他看不下去,溜回縣委秘書室開證明,買回一斤餅干。一向好脾氣的谷文昌發火了:“趕快退回去!群眾在挨餓,我怎么吃得下?”
“有時父親好不容易在家,仍然不時有群眾找上門來反映困難,父親總是熱情接待,還經常留困難群眾吃飯!毙鹤庸仍|回憶。那時糧食實行定量供應,谷家也沒有多余的口糧,留群眾吃飯,家人就得從自己的嘴里省出口糧。有時孩子們吃不飽,看著別人吃飯都會流口水。谷文昌經常教育子女:“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,吃的是什么,不能一飽忘百饑啊!”
調到省城,谷文昌只帶兩個舊木箱和兩甕咸菜,家里也只是添置了幾把藤椅。別人奇怪:怎么不買木制的?“我當林業廳副廳長,家里一下多了好幾件木家具,我怕別人說是揩公家油,以后別人還不都得跟著學?”
怕?!這個走到哪里就造福到哪里的黨員干部,不怕艱苦、不怕風沙,卻獨獨“怕脫離群眾”“怕給公家浪費”;不怕委屈、不怕磨難,偏偏怕黨的事業干不好、黨的形象受損。
“一個人活著要有偉大理想,要為人民做好事,為人民奮斗一輩子!笔芄任牟绊,他的子女從來都把自己看作千千萬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,為民奉獻,吃苦耐勞,生活簡樸,真誠待人。
“組織上調的是我,不是我女兒”
谷文昌對待家人一貫嚴格,甚至顯得有些“不近人情”。談到父親嚴格要求子女的故事,谷豫東順口就能說出一大堆:二姐讀小學時,有一次看電影回家,父親馬上問:“誰給你買的票?”二姐說:“我沒錢,收票的老伯伯知道我是你的女兒,就放我進去了。”父親生氣了,立即拿出1角錢讓二姐回去補票。當時還年幼的三姐騎著父親的自行車上街,被向來疼愛她的父親打了一巴掌,在父親眼里,這是公家的車,不能公私不分……
1963年,大女兒谷哲慧高中畢業進了縣財政科當臨時工!叭撕芾蠈,說話輕言細語,穿著打補丁的褲子,能吃苦,下鄉睡地鋪,沒有一丁點兒千金小姐的脾氣!闭勂鹞羧盏耐鹿日芑,東山縣銅陵鎮的老人陳炳文仍然印象深刻:“幾個月后才知道她是縣委書記的女兒,我們都以為她在臨時工崗位只是鍛煉鍛煉,很快就會轉正、提干,沒想到從臨時工轉為正式工,她用了15年。”
1964年,谷文昌調到福州任林業廳副廳長,有關部門提出要將谷哲慧轉為正式工,隨谷文昌一起去省城。谷文昌堅決不同意,他說:“組織上調的是我,不是我女兒。”
類似的情況在谷家發生了不止一次。1976年,谷豫東高中畢業,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廠當一名工人。當時谷文昌夫婦已經是花甲之年,子女都不在身邊,按照政策可以留一個子女在身邊工作。谷豫東向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邊,谷文昌沉默許久,還是勸他下鄉。谷文昌說:“我是領導干部,不能向組織開口給自己孩子安排工作,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?”
最終,谷豫東被分配到南靖山區一個林場,他說:“臨行前一天,父親早早回到了家里,幫我整理行李,忙活了一晚上。第二天告別時,他取出前幾天拍的一張全家福照片塞在我手里。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,把對子女的溫情深藏在心里,但絕不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家人謀私。”
“父親留下的家風,使我們永遠受益”
“路,只有自己走,才會越走越寬廣!边@是谷文昌在送谷豫東去南靖時的囑咐。當時聽來或許難以領略其中的全部內涵,但自己也成為一位父親后,谷豫東才懂得了其中的意味深長。
2005年,谷豫東的女兒谷宇鳳畢業,被選調到基層鄉鎮當公務員。
基層事務十分繁雜,剛走出校園的谷宇鳳,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難和委屈。上班第一天,臺風來襲,谷宇鳳負責通知各村防臺風事宜。電話那頭傳來村民們急切的閩南話,不怎么會講閩南話的谷宇鳳,握著話筒手足無措。奶奶史英萍勸她:“不會說閩南話咱就學!”沒多久,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又給了她重重的打擊:她騎著摩托車到鄉鎮企業辦公事,鄉間沙土路又滑又陡,她狠狠地摔了一跤,額頭縫了28針。照著鏡子,愛漂亮的谷宇鳳哭了。
看著女兒受苦受累,父母也心疼。有人勸谷豫東夫婦想法子把女兒調回身邊,“你是谷文昌的兒子,宇鳳是谷文昌的孫女,這事應該不難辦。”
是啊,我是谷文昌的兒子。谷豫東的腦海里又一次浮現出自己下鄉前的那一幕,耳邊又一次響起父親的囑咐——他遇到了和當年父親一樣的“難題”。
答案也是相同的。
谷豫東夫婦把女兒叫到身邊,囑咐她要照顧好身體,也告訴她,“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,就踏踏實實干。要像你爺爺一樣,不管遇到什么難題,都把做好工作當成第一大事!
女兒聽進去了,轉身又撲到了工作上,一干就是10多年。那些在基層的日子,谷宇鳳一直視為人生中寶貴的財富。
看著女兒成長成熟,谷豫東明白了父親當年的良苦用心。
幾十年過去了,谷家后人始終將谷文昌的叮囑牢記心頭。大兒子谷豫閩訂下了個規矩:每年父母親的生日,谷家后輩們都要回家聚一聚,幾個兄弟姐妹們輪流主持,一起回憶父母親的教誨。他們說,“父親用一言一行教會我們做人的準則,踏實做人、干凈做事,不追逐名利,不享受特權,父親留下的家風,使我們永遠受益!